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污水隨處可見,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水,簡稱“生活污水”。那生活污水該如何處理呢?
2022-11-8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污水隨處可見,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水,簡稱“生活污水”。那生活污水該如何處理呢?有人將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其實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的,這樣做的話會污染水資源,對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今天賢集網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生活污水處理方案,污水處理的三種基本方法,以供大家參考了解,下面趕緊來看看吧!
生活污水處理方案:
一章、設計背景
生活污水,主要來自于餐廳廚房洗滌、淋浴盥洗以及沖洗廁所用水等。所產生的生活污水中一般含有較多的有機污染物,如蛋白質、脂肪、淀粉、糖類等,生活污水中還含有氮、磷等無機鹽類,磷主要來自于洗滌劑約占含磷總量的30-75%,不過近年來隨著含磷洗滌劑使用量的減少,使廢水中磷的含量大大下降。生活污水中還含有多種微生物。資料顯示,新鮮生活污水中,細菌總數在5×105-5×106個/L之間,其中含有數量不定的病菌和病毒。生活污水中還含有懸浮固體,其含量一般在200-400mg/L之間,多為無毒物質。
生活污水若不經過及時處理或未達到排放標準就直接排放到周邊環境中,會破壞周邊環境的生態平衡,對水體、土壤的危害更是普遍性全方位的,此外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病毒、病菌、病原體等,直接排放后甚至危及人類身體健康,本著保護環境、共創綠水青山的國家指導政策,為造福子孫后代,生活污水處理是每個地方都要重視的工作。
第二章、設計依據及規范
2.1設計依據
(1)原始資料
同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業主提供的其他相關資料。
(2)相關法規和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2000年);
《城市廢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2000年);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8年);
《城市排水許可管理辦法》(1994年);
《廢水處理設施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1998年)。
(3)主要規范和標準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管網排放標準》(GB18918-2002);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92);
《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12348-200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02);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
《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 50046-2008)。
2.2設計規范
(1)遵循全面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使工程建設與現場的發展相協調,既保護環境,又能發揮工程效益。
(2)根據設計進水水質和出水水質要求,選用穩可靠的工藝,采用良好的技術和設備,保證出水水質、經濟合理,確保廢水處理效果。
(3)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運行費用,減少日常維護檢修工作量,改變工人操作條件。
(4)各處理構筑物盡量集中,節約用地,擴大綠化面積,并留有發展余地
(5)建筑風格力求統一,簡潔實用、美觀大方,并與周圍景觀相協調,提供較舒適的工作環境。
第三章、設計內容及規模
3.1設計內容
本次方案設計內容主要包括:
(1)在業主規劃區域內作廢水處理系統的總體規劃。
(2)廢水處理工藝選擇。
(3)廢水處理站處理系統平面。
(4)廢水處理系統中各構筑物以及相關的建筑物設計。
(5)設備的選型。
(6)運行成本的核算。
(7)本工程設計范圍為業主規定的廢水處理范圍,不含廠區雨水。
(8)本工程設計包括廢水處理工藝、總圖、建筑、結構、電氣、自控、儀表等專業。
(9)本工程設計自原有廢水池至達標排放監測口止。
(10)本工程所需的電源、自來水管,由建設方按設計要求送至廢水處理站界區范圍內。
3.2設計規模
根據業主提供的數據,本次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設計工作,設計生活污水處理量為100噸/天,設備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可平穩、全自動運行,考慮到設備運行的間歇性,即按照每天20小時工作時間設計,小時水量為5噸。
第四章、原水水質及重點污染物分析
4.1原水水質分析
生活污水,主要來自于餐廳廚房洗滌、淋浴盥洗以及沖洗廁所用水等。污水中一般含有較多的有機污染物,如蛋白質、脂肪、淀粉、糖類等,生活污水中還含有氮、磷等無機鹽類,磷主要來自于洗滌劑約占含磷總量的30-75%,不過近年來隨著含磷洗滌劑使用量的減少,使廢水中磷的含量大大下降。生活污水中還含有多種微生物。資料顯示,新鮮生活污水中,細菌總數在5×105-5×106個/L之間,其中含有數量不定的病菌和病毒。生活污水中還含有懸浮固體,其含量一般在200-400mg/L之間,多為無毒物質。
4.2重點污染物分析
(1)五日化學需氧量---BOD
廢水中BOD5的去掉主要靠微生物的吸附與分解代謝作用,厭氧條件下生成CH4、CO2等氣體。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條件下將廢水中的一部分有機物合成新細胞,將另一部分有機物進行分解代謝,以便獲取細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終產物為CO2和H2O等穩物質,然后通過泥水分離來完成。
(2)化學需氧量---COD
COD的去掉原理與BOD基本相同,其去掉取決于原廢水的可生化性,它與排放的廢水組成有關。
(3)病菌/病毒/病原體
由于生產廢水中病菌/病毒/病原體含量較大,為達到排放標準,通過殺菌消毒工藝將其去除。
(4)氨氮---NH3-N
在原廢水中,氮的存在形式以有機氮和氨氮(NH3-N)為主,廢水中有機氮和氨氮的總量稱為凱氏氮(TKN),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氮的轉化包括氨化、同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廢水中有機氮主要以蛋白質、多肽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通過水解或氨化作用轉化為氨氮,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就在于,在有機氮轉化為氨氮的基礎上,通過硝化作用將氨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再通過反硝化作用將硝態氮轉化為氮氣從水中逸出,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
(5)總磷---TP
總磷包括有機磷和無機磷,它們存在于溶液、腐殖質粒子或水生生物中,各種形式的磷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磷酸鹽是水域中浮游植物的營養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活性磷酸鹽,浮游植物在合適的氮磷比范圍內且在過量提供的條件下,生長旺盛,某些藻類的個體數量還會突發增殖,更有甚者藻類的種類會減至二三種,破壞了生態結構,造成缺氧環境。
(6)總氮---TN
總氮是指水體中有機氮和無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總和,各種形式的氮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以相互轉化。無機氮是浮游植物的主要營養鹽之一,是浮游植物生長繁殖不可缺少的要素,是細胞原生質重要組成部分,浮游植物按一定比例從環境中攝取氮和磷,當任何一個要素的含量低于或高于一定比例時,都會制生物的生長繁殖,甚至中毒死亡。水域中氮的主要來源于陸源輸入,其次是大氣降雨和水生生物的排泄以及尸體腐解,因此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區域性變化。當水體中的氮過高時,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產生水華(赤潮),破壞水體中原有的生態平衡。
第五章、進出水水質對比
5.1原水水質
由于沒有實際污水水質資料,故參考我方設計施工過的相關工程案例,暫時按如下水質進行設計,如后期取得代表性水樣,進行化驗分析后,將根據實際水質情況進行優化調整,確保設計合理先進,既保證達標,又減少投資和運行成本:
表5-1:設計進水水質單位(mg/L)
5.2排放標準
應貴方要求,此類廢水經過處理后,需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直接排放標準。即具體參考數值如下:
圖5-2排放標準報告(基本控制項目允許排放濃度)單位:mg/l
第六章、主體工藝選定及詳細對比
6.1主體工藝選定
生活污水處理屬于水處理領域中的常規類別,目前工藝成熟且穩,常用的處理此類污水的工藝大致有三類,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
(1)常規物理處理技術主要包括過濾、中和、吸附、沉淀、曝氣等處理方法,是廢水處理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TSS)和部分化學耗氧量COD、BOD,但對可溶性有機物、無機物及總N、P等的去掉效果不佳。
(2)化學方法處理生活廢水主要采用凝聚、中和、絡合和消毒的思路。具體來講,凝聚是使用一些化學試劑,使水中微小顆粒及膠體凝聚成較大絮凝體,加速沉淀,凈化水質。
(3)生物方法處理醫 院污水則是通過營造不同環境,培養微生物菌,通過微生物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此類方法對有機污染物效果顯著,菌種大致分為厭氧菌、兼氧菌以及好氧菌三種,每種微生物各司其職,針對性層次性分解有機污染物。
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是污水處理站建設的關鍵,處理工藝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污水處理站的效果、排水水質、運轉的穩性、運行成本和管理操作水平等。根據生活污水的特點,本著投資低、運行費用低、去除效率高、占地少的原則,采用合理的工藝,因此,結合實際情況慎重選擇適宜的處理工藝,以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
生活污水中,主要有BOD、SS、COD等,且BOD/COD在0.5左右,可生化性較好,適合采用生物處理。根據污水處理要求,本方案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有機污染物、氨氮,然后對污水進行消毒處理,采用化學加藥方法配合菌種去除水中含有的磷酸鹽,保證出水達標排放。
6.2工藝詳細對比
近年來,隨著污水處理工藝的普及,污水處理工藝發展較快,可供選擇的處理工藝有SBR、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膜生物反應器等工藝。另外比較適合小水量污水處理系統還有土地處理系統中的毛細管滲透土壤凈化系統(簡稱毛細管滲濾系統)。
以下詳細論述:
(一)SBR及其改良工藝
一般來說,SBR及其改良工藝在處理工業廢水或中小規模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應用較多,但由于其對自控要求較高,出水水質達到醫 院排放水質有困難,以及投資和氣味等方面的原因,在醫 院污水處理領域應用較少。
(二)生物接觸氧化工藝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污水在池中自下向上流動。運行中污泥與填料充分接觸,微生物附著在填料上,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并部分轉化為新的生物膜,污水得到凈化。該工藝在填料下直接布氣,生物膜直接受到氣流的攪動,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其經常保持較高的活性,而且能夠克服堵塞現象。接觸氧化工藝是國內認的處理生活污水的成熟工藝,具有抗沖擊能力強、高負荷、去除效率高等特點。整個工藝流程緊湊,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操作簡單,是理想的污水處理工藝。
(1)BOD容積負荷高,污泥生物量大,相對而言處理效率較高,而且對進水沖擊負荷(水力沖擊負荷及有機濃度沖擊負荷)的適應力強。
(2)處理時間短。因此在處理水量相同的條件下,所需裝置的設備較小,因而占地面積小。
(3)能夠克服污泥膨脹問題。生物接觸氧化法同其他生物膜法一樣,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對于那些用活性污泥法容易產生膨脹的污水,生物接觸氧化法特別顯示出優越性。容易在活性污泥法中產生膨脹的菌種(如球衣細菌等),在接觸氧化法中,不僅不產生膨脹,而且能充分發揮其分解氧化能力強的優點。
(4)可以間歇運轉。當停電或發生其他突然事故后,生物膜對間歇運轉有較強的適應力。長時間的停電,細菌為適應環境的不利條件,它和原生動物都可進入休眠狀態,顯示了對不利生長的環境有較強的適應力;一旦環境條件好轉,微生物又重新開始生長、代謝。即使停止運轉一個月,再重新開始運行,生物膜數日內即可正常。
(5)維護管理方便,不需要回流污泥。由于微生物是附著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剝落與增長可以自動保持平衡,所以無需回流污泥,運轉十分方便。
(6)剩余污泥量少。
(7)具有脫氮作用。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主要缺點是:如設計或運行不當,填料可能堵塞。
(三)生物轉盤
生物轉盤又稱浸沒式生物濾池,一系列串連的旋轉圓盤約有一半的盤片浸沒在接觸反應槽內的廢水中。轉盤轉達離開污水于空氣接觸,生物膜上的固著水層從空氣中吸收氧,固著水層中的氧是過飽和的,并將其傳遞到生物膜和污水中,使槽內污水的溶解氧含量達到濃度,甚至可以達到飽和,從而去除有機物。
但是該工藝仍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點:
昂貴的轉盤使投資較活性污泥法大,轉盤支撐填料的鋼結構骨架長期在污水中浸泡,腐蝕嚴重,2-3年需進行一次防腐,防腐一次要拆填料、空氣罩等,工作量很大。如采用不銹鋼骨架,每臺轉盤的成本增加數萬元,一次投資太大。轉盤填料塑料,以及環氧玻璃鋼制成的空氣罩使用壽命不會超過10年。污水量時變化系數較大,在泵房停止供水時,為了維持氣動生物轉盤微生物的活性,羅茨鼓風機仍需照常運轉供氣,造成電能的嚴重浪費。處理效果一般,部分盤面暴露在空氣中會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很大的氣味。
(四)膜生物反應器(MBR)
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結合了活性污泥曝氣和微濾技術的一種小規模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由于其出水水質較好,尤其是SS較低,因此,是近年來在中水領域應用較多的一種工藝。
膜生物反應器存在以下缺點:
(1)運行費用高。
膜的更換費用是影響一體式MBR系統運行費用的關鍵因素,而動力費用是影響分離式MBR系統運行費用的關鍵因素,常規分離式MBR運行能耗為3~4 kw·h/m,同時淹沒式MBR運行能耗為0.6~2kw·h/m,也高于活性污泥法的0.3~0.4kw·h/m。MBR工藝平均運行費用在2元/m以上
(2)阻力損失較大,以及膜壽命單機處理能力較小。
(3)不適合應用于處理較大水量的場合。
綜合考慮本工程的建設規模、進水特性、處理要求、工程投資、運行費用和維護管理,參照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和各種工藝的技術經濟性能指標,以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設備國產化配套程度和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經驗,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分析,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技術,經濟優勢比較明顯,因此我方將設計A2O接觸氧化工藝作為本工程的生化處理工藝,使用MBR膜系統作為深度凈化處理工藝,使用二氧化氯作為輔助消毒工藝。
第七章、工藝流程圖及流程敘述
7.1工藝流程圖
7.2工藝流程敘述
生活污水經過管道或明渠進行收集,自流到污水處理系統的土建格柵井內,經過人工或機械格柵去除水中含有的大顆粒懸浮物,例如:菜葉、塑料袋、煙蒂等。
格柵井內的水經過泵提或者自流進初沉池內,初沉池需設計錐底結構,初步沉淀水中含有的泥砂等懸浮物,濃縮到錐底,定期使用吸糞車進行抽吸,初沉池內的水自流進集水池,集水池有三大作用,一是可用作事故池,當污水處理設備因不可抗力因素而不能運行時,污水可暫存到集水池內,防止其外溢產生污染;二是作調節池,集水池也可以均衡水質水量,防止水量過大或水質濃度過高對后續生化處理工藝產生負荷;三是作水解酸化池,污水在池內發生水解酸化,降解水溶性COD/BOD,并提高污水的生化性。
集水池內的水通過污水提升泵泵送到調節池內,調節池內的水經污水提升泵泵送到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厭氧池內,通過厭氧菌水解酸化產氣的作用,將水中含有的大分子化合物分解小分子化合物,將不溶于水的雜質分解溶于水的雜質,并去除部分水溶性COD/BOD,提高污水的生化性。
厭氧池內的水自流進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缺氧池內,缺氧池需進行微量曝氣,營造缺氧環境,缺氧池培養缺氧菌,其主要成分為反硝化菌與噬磷菌,反硝化菌可配合后端的硝化菌將氨氮化合物轉化為氮氧化合物,將氮氧化合物轉化為氮氣溢散于大氣中,可以降解水中含有的氨氮、硝態氮、總氮類等化合物,噬磷菌可去除水中含有的部分磷酸鹽。
缺氧池內的水自流進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好氧池內,好氧池安裝曝氣系統營造充氧環境,培養好氧菌,在好氧菌接觸氧化的作用下去除水中含有的絕大部分的有機化合污染物。
好氧池內的水流進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二沉池內,二沉池設計錐底濃縮系統,將底部濃縮的活性污泥回流到厭氧池內重新利用,防止污泥損耗,上清液溢流到MBR膜系統內。
MBR膜系統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微米膜深度凈化原水,攔截過濾水中的細小懸浮物,保證污水的清澈透明。
MBR膜池內的水經MBR膜抽吸泵泵送到清水池內,經二氧化氯進行殺菌消毒,去除水中含有的絕大部分的病菌、病毒、病原體,達標排放。
污水處理的三種基本方法:
方法一:物理法
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筑物較簡單、,用于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方法二: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的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方法三:化學法
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于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瘜W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后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綜上所述便是小編對“生活污水處理方案,污水處理的三種基本方法”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看完后應該都知道怎么處理污水了吧!如果有人不清楚的話,可以參考文中的三種處理方法,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